仁愛堂洪水橋過渡性房屋項目「仁愛居」正式動工
料明年落成提供410個單位
仁愛堂洪水橋過渡性房屋項目「仁愛居」今日(6月21日,星期二)舉行動工儀式,標誌項目的建築工程正式啟動。
仁愛堂洪水橋過渡性房屋項目「仁愛居」去年獲城規會批出,並獲運輸及房屋局通過撥款港幣逾2.2億元支持。項目佔地約5,339平方米,以「組裝合成法」興建,預計於明年第二季落成及入伙,料可於4年營運期內為約1,500人改善生活質素,以惠澤區內的劏房戶及居住於不適切居所的基層家庭。
項目料將提供410個單位,包括180個1人單位、80個2人單位、148個3人單位,以及2個無障礙單位,關顧不同基層市民的實際需要。為紓緩基層家庭的經濟壓力,租金水平會於竣工後參考住戶入息水平、公屋租金、社署綜援租金津貼,以及按照「在職家庭津貼計劃」全額津貼入息上限四分之一等數值推算而釐定,並會按年調整,初步擬定租金中位數約為1,000至3,500港元,而無障礙單位的租金則視乎入住人數及情況而定。
項目將接受已輪候公屋不少於三年的人士或家庭,以及現居於不適切居所或有迫切需要援助改善住房人士或家庭申請,並按現行過渡性房屋一般甄選安排,經網上申請後會進行抽籤,以抽籤次序約見申請人面試,核實其申請資格後,作編配單位程序。
主禮嘉賓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博士BBS太平紳士致辭時表示,仁愛堂洪水橋過渡性房屋項目「仁愛居」本着「社區營造」概念,為居民提供舒適空間(Comfortable)、溝通睦鄰 (Cross-communication)、並建立居民能力(Capacity)及在地多元消費社區(Consumption),讓入住的基層市民可以改善居住環境,又感謝仁愛堂為住戶提供針對性的協助,推動鄰舍互助,為居民打造友好社區,以及市建局在項目的規劃階段提供建議,並在項目管理提供支援。
仁愛堂第四十三屆董事局主席鄭慧賢博士致辭時亦指,仁愛堂積極支持政府過渡性房屋的政策,在規劃整個項目時,除考慮到居民的基本住屋需要,亦會善用仁愛堂於元朗的完善地區網絡及過往的地區服務經驗,為居民提供生活上的支援,包括就業輔助、小朋友的暫託或功課輔導上的需要等,亦會規劃可以凝聚居民的公用設施,包括公共休憩設施、有機農圃及綜合活動中心,再透過定期舉辦節日或主題活動,或組織不同的興趣小組,加強居民的鄰里關係。
今天的動工儀式邀得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博士BBS太平紳士、華營建築有限公司董事長管滿宇先生、巿區重建局執行董事(商務)潘信榮先生,以及仁愛堂第四十三屆董事局主席鄭慧賢博士蒞臨主禮,聯同仁愛堂杜家軒副主席、鄭偉康副主席、陳子遷副主席、梅偉琛副主席及其他嘉賓一同主持動土禮,祝願工程項目順利開展。
主禮嘉賓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博士BBS太平紳士(右六)、華營建築有限公司董事長管滿宇先生(左五)、巿區重建局執行董事(商務)潘信榮先生(右五),以及仁愛堂第四十三屆董事局主席鄭慧賢博士(左六)蒞臨主禮,聯同仁愛堂杜家軒副主席(右四)、鄭偉康副主席(左四)、陳子遷副主席(右三)、梅偉琛副主席(左三)及其他嘉賓一同主持動土禮。
鄭慧賢主席指,縱使只是過渡性質的居所,但盼居民能溫馨和睦,有「家」的感覺。
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感謝仁愛堂為住戶提供針對性的協助,為居民打造友好社區。
關於仁愛堂
仁愛堂為本港六大慈善機構之一,自30年代開始建立中醫診所,贈醫施藥,展開救貧賑災的工作。為配合社會的發展及需要,本堂於1977年註冊為非牟利慈善團體,以「匡老扶幼、興學育才、助弱保康、關社睦鄰」為宗旨,為巿民提供社會福利、醫療、教育、就業培訓、康體、環保及社會企業等服務。現有服務單位170個,遍佈港九新界。
仁愛堂網址:www.yot.org.hk
仁愛眾籌:www.giveyot.org.hk